蔡澜沈宏非陈晓卿都爱吃的传统川菜馆暂
2022/10/11 来源:不详最近刷微博,看到《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特地来上海吃了顿川菜。
■陈晓卿微博截图
来上海吃川菜?这顿川菜到底有多诱人?
原来,这家川菜馆名叫「邓记食园」,做的是「传统川菜」。所谓「传统川菜」,就是成型于清朝时期,讲究「百菜百味」的川菜。这样的川菜是十分大气上档次的,开水白菜、熊猫戏竹、鸡豆花登上了国宴的餐桌;「吃鸡不吃鸡」的典型,鸡淖辽参是「分子料理」隔世隔代的知音,竹荪肝膏汤是只存在于菜谱上的遗世珍品;就连冷菜,也要用漆制的九色攒盒来装,每一个格子都有规定的菜肴。
在「麻辣川菜」的席卷下,现在别说上海,就算在全国范围,还在做「传统川菜」的店家都已经很少很少。主厨邓师傅说:「传统川菜如果注定会消亡,只希望它能慢一点,再慢一点。」
▌邓记食园的最后一天,每个人都「吃撑了兜着走」
最近十几年来,川菜风靡全国,全国上下一片红。
有人开始反思,我们为什么变得「无辣不欢」了?川菜业界对此也持保留态度,麻辣不是川菜唯一的味道,为什么川菜会「堕落」到这样一个地步?
去年,《纽约时报》一篇名为《川菜的危机:传统的滋味哪儿去了》的报道,在川菜业界引起很大的反响。文中提到「快速的增长拉低了很多餐厅的烹饪水平,过去几十年尤其如此……菜单上往往只剩下辣得吓人的菜,忽视了川菜的多样与微妙。」
这就使得邓师傅的「邓记食园」有了一种逆势而为的传奇色彩,甚至称得上「浪漫」。
传统川菜馆在今日的生存确实是举步维艰的。邓师傅曾经学艺的成都餐馆已经倒闭,荣乐园、聚丰园、适中楼等一批老字号也在最近二三十年里陆陆续续倒闭。在美食圈内小有名气的邓记食园,因无法承担高昂的房租,最近也不得不「暂时歇业」。
周到君在十月的最后一天来到邓记食园,想见证这家传奇川菜馆最后的模样。
外观略显陈旧,没有出现排队的景象,时而有围观群众往内探看↓↓↓
店内人气寡淡,只有窗边的座位有人,里面空空荡荡↓↓↓
通往二楼的楼梯有「邓记食园」的标志,很适合合影留念↓↓↓
由于一楼整体转做火锅,点菜的大堂和包席的包间全挤在了二楼。没有小桌,没有靠窗的位置,光线差到影响食物的美观。不得不说,邓记食园的审美,和现在网红店的水平差了一百个星巴克↓↓↓
由于包席需要提前3天-半年预定,周到君只有在大堂点菜一个选项。开水白菜、竹荪肝膏汤、九色攒盒是吃不上了,就照着菜单点了不能更常规的蒜泥白肉、宫保鸡丁、麻婆豆腐、钟水饺。邓记食园的菜单很有意思,按照麻辣、糊辣、五香等传统川菜的基本味型分类,开宗明义地告诉你「川菜不止麻辣」↓↓↓
上菜速度极快,蒜泥白肉、宫保鸡丁、麻婆豆腐、钟水饺、空心菜、白米饭、花生米、配菜很快就摆满了一桌。
蒜泥白肉摆成了一朵花,令人不忍下箸。「花心」是瘦肉,「花瓣」是肥肉,肥瘦相宜,做工到位,夹起来轻而易举,绝对不会散掉。周到君平时是很厌恶吃肥肉的,但却毫不犹豫地把这盆菜的肥肉都吞下了肚——完全不腻,还有中和肉味的蒜香。
宫保鸡丁并非鲜艳灼眼的红,而是鸡肉本色的黄,颜色「寡淡」到快认不出来了。入口亦有一脉甜丝丝的滋味——诚然,糖醋并非江浙独此一家,也是四川的「百味」之一。
麻婆豆腐竟然是全桌最辣的一道菜。每家川菜馆都有麻婆豆腐,但要真正做得好也不容易——有型,到了第二天也不会塌下去。吃这道菜,周到君内心只有一句话:努力加餐饭!
钟水饺则是一道奇妙的「甜食」。看起来很红很辣,入口却很温柔,和宫保鸡丁同为「甜辣」型。如果每顿饭都可以点钟水饺,周到君想用它替代甜齁甜齁的蛋糕。
这些菜,在成都旅行时大多也吃过。吃到一半要喝几口水,洗一洗被麻愣的舌头。按邓师傅的话讲,那些菜叫「文进武出」,而他做菜是「文进文出」。
怎么评论这些菜呢?大堂菜很好吃,但很难让人有惊艳之感。要在邓记食府吃得很「开心」,要么自带老干妈,浇在大堂点的菜上,辣到痛快淋漓;要么得吃邓师傅亲手做的包席,精致到惊艳。
周边几桌食客都是常客了,熟稔地点各种菜,加好几碗米饭,最后要上一两个打包盒带走——没有惋惜的表情,没有和服务员攀谈,唯有用「吃」来纪念。
在「川菜没落」时代,他能为川菜平反
必须要强调的是,邓记食园的精华不在大堂菜。大堂菜不是邓师傅亲自烧的,也没有开水白菜、竹荪肝膏汤、九色攒盒等经典包席菜。
而只有这些菜,才能代表传统川菜的最高水平,也能在传统川菜没落的时代,为过于单调、没有底蕴的川菜正名。
邓记食园的第一大「护法」,无疑是沪上美食评论家老波头。他在微博上建了一个「川菜平反论」的标签,写南堂包席,写开水白菜,写蒸鸭,写川菜的故事。他还专门对照过食谱,「邓师傅的菜,我和沈宏非老师曾经拿出八十年代《中国名菜集锦》的图册来对比,简直一模一样,所以用‘教科书式’来形容,毫不为过。」
一片吃心则用两句话,简单粗暴地总结了食客的感受「原来正宗川菜是这个样子的啊!原来川菜可以一点都不辣啊!」
纪实频道拍摄了一部名叫《邓师傅和他的传统川菜》的纪录片,抽丝般地,将一道道传统川菜的制作过程呈现在我们面前,与其说会「看饱」,不如说是在欣赏艺术品。
开水白菜:一道上得了国宴的精致菜肴↓↓↓
九色攒盒:邓师傅从四川带来的「传家宝」↓↓↓
竹荪肝膏汤:川菜中的「分子料理」↓↓↓
十余年来,邓记食园获得了很多荣誉——中国餐厅榜的BEST,行味主厨餐厅,携程美食林二星餐厅。
■邓记食园所获奖项
邓师傅可以得到这么多资深饕餮客的认可和荣誉,是因为他真的有实力。
论师承,邓师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到成都当时最好的餐厅「成都餐厅」学艺,师承川菜泰斗孔道生嫡系——孔道生是「荣乐园」的创办者蓝光鉴的得意弟子,而「荣乐园」是年以前成都最好的餐馆,是传统川菜的象征。
论成就,邓师傅在学成之后,靠着传统川菜的手艺走南闯北,辗转深圳、上海、北京、广州、印尼、澳大利亚等地,曾是上海希尔顿宾馆「天府楼」的开业大厨。
■希尔顿宾馆天府楼/网络
精致的川菜难以为继,这是属于川菜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然而,邓师傅看起来风光,其背后的辛酸,却是不足为常人道也。
邓师傅在九十年代移居上海,想为大家烹饪「传统川菜」,却发现他所承的正统,已经被70年代兴起的麻辣川菜取代——而这种川菜本来是不入流的,只在餐馆一楼供应,俗称「江湖菜」。开店屡屡失败,食客的评价尤为讽刺——「不辣,不正宗,是根据上海人的口味改良过的」。
即使后来邓记食府成名了,也常看到这样的评论「这家店一点都不好吃,还不如边上的小店」,「这家店是几个自媒体吹起来的,完全是泡沫」,「看到说好吃的都是吃了定制席的,大堂菜非常一般」。人气也一般,邓记食园在大众点评上的评论,最终定格在了条,远不如开业仅2个月的LadyM。
在纪录片里,邓师傅健步如飞地走在天桥上,谈及看到差评时的心情:「我当时,那一天晚上没有睡觉,喝了一瓶威士忌。我那天晚上没睡着,我就在想,到底还要不要做下去……川菜不是你一个人去拯救的,为什么现在还硬着这口气?你开着店在这里,你不是照样可以活下去吗?」一向以「愤怒厨师」示人的邓师傅,此时的背影,看起来颇有几分落寞。
■纪实频道《邓师傅和他的传统川菜》
但他的「倔强」帮助他走到了今天。他对传统川菜真正有一种珍重,「我要把我以前所学的告诉大家,我要让他领会到川菜原来是可以上大台面的。」对厨师的本分有一种理解,「食材,它好与不好……但是技术好不好,是厨师的本分。」对为人处世也有自己的信念,「做菜也有个习惯,我觉得今天的客人很重要……不要像现在这样,形成一行报复一行。就是说,当我做好了,当我去买衣服的时候,做衣服的人又做得很好,不会有很多苯,让我身体不会受害。那么明天去买蔬菜的时候,蔬菜上农药不是很超标。我们一行一行都把自己的每一行服务好了,我们人都会过得很舒服的。」
然而,一道菜,一种菜式,乃至一种流派,要长远地留存下去,终究是要靠人。「传统川菜」不仅外省人没吃过,四川的年轻人小时候都没怎么吃过,衰亡几乎是必然的事。
那些对抗「传统川菜」消亡的人,几乎就像和风车斗争的堂吉诃德;而传统川菜的故事,又何曾不是一部川菜的「罗曼蒂克消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