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第一线肇庆封开90后大学毕业生回

2024/10/20 来源:不详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杨再睿通讯员黄瑛居

沐浴新一天晨露后,贺江畔竹林里一朵朵竹荪破壳而出,像穿着蕾丝白裙的“精灵”,在林间翩翩起舞。近日,在封开县江口街道台垌村委会励志新村自然村竹荪种植基地,基地负责人陈嘉龙和员工们正在竹林里俯身蹲下,忙着采摘新一造的竹荪。

历经5年的探索,陈嘉龙从最开始承包10亩竹林地种植,到经营的公司种植规模达亩竹荪,小众的竹荪产品走俏市场之余,也带动当地村民致富。

驯化野生竹荪开辟致富新路

竹荪是珍贵的食用菌之一,因其体态优美、营养丰富以及口感爽脆,被誉为“真菌皇后”,是我国一种名贵的食药兼用型保健食品及传统高档创汇农产品。

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学习生物技术的90后青年陈嘉龙,放弃了在一线城市工作生活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封开成立公司,与李奋强、杨民之等3名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凑足了20万元在西江江畔承包了10亩竹林地搞竹荪种植,进行创业。

“我回来种植竹荪,主要是看重它在市场上颇高的价值,再加上自己在大学里读的生物技术,可以在竹荪日常种植管理上提供一些技术支持。”想起当时回乡创业的选择,陈嘉龙仍显得信心满满。

陈嘉龙说,家乡新贤自然村靠近西江,江畔长有大片繁茂的竹林,在村里建立基地,一方面可为栽培竹荪所需的腐干竹、废竹块、腐竹叶等提供充足的原料,另外村里离封开县城很近,能给竹荪销售提供便利。

就这样,怀着一股热情,陈嘉龙与其同伴开始了艰辛的竹荪种植创业路。不过,创业路刚起步,陈嘉龙就遇到了难题:竹荪属野生食用菌,一旦经过人工驯化,野生变家种,质量可能会下降,如何实现竹荪质与量的同步飞跃?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陈嘉龙与员工们夜以继日地钻进竹林里,做了平整泥土、挖排水沟、搭建帐篷等大量工作,并将在大学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全身心投入到竹荪栽培原料处理及栽种技术的研究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停地试验,陈嘉龙摸索出了一个适合封开本地气候条件的竹荪高产配方,以及一套高效栽培工艺流程。

年5月初,陈嘉龙终于在竹林下的基地里,看到一朵朵白色的竹荪破土而出,就像穿着蕾丝白裙的林间“精灵”在翩翩起舞。辛苦耕耘总算换来满载而归,这让陈嘉龙兴奋不已。

“竹荪终于在村里安家,这让我和家里人更有发展信心了。其他村民也高兴地看到了一条崭新的脱贫致富路,大家纷纷前来学习。”陈嘉龙说,现在他除了忙基地的管理,还会教一些村民种植竹荪,与家乡人民一起开辟一条致富新路。

帮扶燃起希望竹荪走俏市场

“当年的产量、效益都非常好,5月份开始采摘,两个月我们就回本了。”然而天公不作美,7月份遭遇了20年一遇的洪水,将原本可采摘到11月份的竹荪都淹没了。

但陈嘉龙看到了竹荪的发展效益,年,他们将竹荪大部分的种植转移到省级廊道——江口街道台垌村委会励志新村,种植规模扩大到40亩,团队由当初3人变成了7个人,都是他或者团队成员的同学,准备大干一场。

没想到台风把大棚全吹倒了,导致当年的竹荪产量极低,很多投入都打了水漂。为了确保公司能够正常运作,陈嘉龙还借了不少外债。

封开县、江口街道还有中山市驻封开(德庆)县扶贫工作组了解到他们的处境,也看到了竹荪行业的发展前景和产业振兴的重要性,决定支持陈嘉龙团队发展“一村一品”项目,规划打造竹荪产业带,在消费扶贫、产品销售给予大力支持。

陈嘉龙当年贷款万元决心大干一场。年6月,竹荪种植示范基地动工建设,20亩竹荪在7月中完成种植,8月底开始正常出菇。首批竹荪亩产量达到斤,产值达6万元。

年,陈嘉龙团队的竹荪种植示范基地扩展至亩。然而,上天又给陈嘉龙及其团队开了一个玩笑。竹荪又被大水淹掉了50亩,亏了万元,但是性格倔强的陈嘉龙及其团队对于接下来的产业发展,还是非常有信心。

作为一种小众产品,封开本地并没有这种食材。现在,却到处都有卖,竹荪杏花鸡、竹荪蛋杏花鸡汤、竹荪酿等系列也成了当地的一道道名菜,飞入封开寻常百姓家。他们的竹荪卖的价格比市面上要稍贵,因为是用比较好的栽培材料,也不添加硫磺,原生态生产的竹荪口感很鲜甜,因此也卖得很好,一市斤生的竹荪可以卖到50元,一市斤干的竹荪可以卖到-元,一盒竹荪蛋(6个)可以卖到25元。

产业观光为媒规模逐步扩大

谈起当初为何把竹荪种植基地转移到省级廊道——江口街道台垌村委会励志新村时,陈嘉龙说,“贺江拥有丰富竹林资料、省级廊道风景区,给竹荪的种植、加工、销售、体验等带来更多发展机会”。如今省际廊道已成为网红打卡点,励志新村重点打造了以“产业观光”为主题的碧道体验段,游客越来越多,竹荪“开伞”的过程也成了游客必看的“网红打卡点”。

一条集种养加工—产品展销—品牌餐饮—观光旅游—电商平台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条逐渐形成,竹荪蛋、杏花鸡、百香果、竹芋粉等特色农产品打响名堂,销量大增。这个过程中,陈嘉龙聘请了40多名当地村民负责竹荪基地的日常管理,带动了周边多名普通农户和贫困户再就业或种植竹荪,人均每年增收2万多元。

目前,陈嘉龙经营的公司种植竹荪规模达亩,带动农户多人,年人均增收2万元。其中江川镇种植示范基地20亩,带动农户14人,人均增收3万元/年;江口街道励志新村种植基地,自营亩,产值万元,带动村民人,人均增收2万元/年;广宁县坑口镇下寨村种植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亩,产值1万元,带动村民34人,人均增收2万元/年;广州市从化区竹荪种植研发基地,与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共建;怀集县大坑镇浪美村竹荪种植示范基地,温室大棚周年化种植也正在建设。

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陈婉允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75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