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河科技助推产业革新珍稀食用菌迎来新突破

2023/1/26 来源:不详

为扎实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近段时间以来,剑河县科技服务中心结合县“1+3+N”产业发展实际,积极对接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的人才团队就科技服务工作达成共识。该团队整体服务剑河县食用菌产业,并派出朱国胜、卢颖颖、杨通静三人作为省级科技特派员到剑河县开展科技服务工作。     

夏至将临,艳阳高照。在剑河县革东镇麻栗村的红托竹荪种植基地内,璀璨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树林被打散成斑斑点点,为了避免菌种受到过多的阳光照射,基地内特地撑起了一片防晒布遮挡阳光。   6月15日,卢颖颖、杨通静二人走进基地内,翻开被松针叶覆盖的菌棒填埋处,看到土壤中已长出指尖大小的菌蛋后,心中格外欣喜。     

“看这长势,再过一个多月这批红托竹荪就可以采收了。”杨通静一边拿出手机拍照记录,一边说道。   红托竹荪作为珍稀食用菌,一斤干货可销售几百元的价格,它可作为高附加值产业的代表之一。但因对种植技术、环境条件的苛刻要求,也限制了剑河县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     

红托竹荪今年,为积极做好科技试点示范和技术推广工作,朱国胜、卢颖颖、杨通静依托省级科技项目资金,积极与省、州多家单位沟通,引进了织金县食用菌企业生产出来的红托竹荪菌棒,在剑河县革东镇麻栗村、岑松镇南岑、暗拱等村进行红托竹荪林下仿野生栽培示范种植35亩,并进行全程技术跟踪指导。几个示范点的成功实施,将会解决周围村民就业的同时,带来非常可观的收益。

南岑村红托竹荪种植示范点

“红托竹荪非常的娇气,稍微有一点的不适宜就可能导致菌种的死亡。”卢颖颖表示,剑河县夏季高湿度的环境其实非常适宜于菌种的生长,只要选择好合适的海拔和林下环境,种植红托竹荪其实成功率很高。   有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那么剩下的便是技术支撑。卢颖颖、杨通静所在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自年以来,便对红托竹荪的培育种植进行深入研究。   “以往种植红托竹荪,需要将木块作为菌床让其进行生长,木块的使用则会加大森林资源的消耗,不环保。”杨通静表示,通过团队4年的努力,最终做出了可以依靠菌棒生长的红托竹荪,而菌棒的底料主要以废弃木屑为主,价格低廉且环保。   这一技术创新,被织金县食用菌公司在内的全省多家企业引进并投入生产,开启了贵州省红托竹荪产业发展的新进程。     

织金县食用菌公司红托竹荪菌种转接指导培训现场(省农科院供图)而此次针对剑河县红托竹荪菌棒的生产工作,该团队则提供了更具突破性的红托竹荪菌棒生产技术。在红托竹荪菌棒生产过程中,以往需要将固体菌种人工植入到菌棒之中,菌种份量的大小由工人的感觉来定,导致最终出菇的质量参差不齐。   而新的生产技术,则是将以往的固体菌种改进成了液体菌种,菌种的生长周期更快,菌棒在种植下去以后菌菇的培养时间也更短,不仅大大提高产出效率,并且因为液体菌种更易控制量,所产出的菌菇质量更加统一和标准化。

红托竹荪菌棒

在拟开展科技试点工作前期,团队核心成员朱国胜教授就提出了依靠其他县的红托竹荪菌棒供应剑河县并非长久之计,剑河县的企业也应具备生产红托竹荪菌棒的建议。   不久,他便接到了剑河县剑荣菌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荣通的电话,对方表示迫切需要朱国胜团队支持生产红托竹荪菌棒的技术帮助。为此,该团队与企业之间紧锣密鼓地开展了红托竹荪液体菌种菌棒生产技术应用的试点工作。

目前,在该团队成员黄万兵的技术指导下,剑河县剑荣菌业有限公司已完成了液体菌种的发酵,并成功接种了固体菌棒。   据该公司技术总监陈虎介绍,后续将要加快速度做到批量生产菌棒,并试种出菇,菌棒推向市场后,相比于到其他县采购的菌棒,能节约40%的价格。     如今,以朱国胜、卢颖颖、杨通静为主,团队其他成员为辅的共同努力下,在剑河县实施的红托竹荪液体菌种菌棒生产技术应用与林下仿野生栽培红托竹荪试点示范的有效结合,将会促成红托竹荪产业链在剑河县的初步搭建,对于助推剑河县食用菌产业朝差异化、高质量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欧阳章杰

编辑徐然

编审施昱凌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25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