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高铁列车长,为什么总出现在慢火车上

2022/8/24 来源:不详

北京看皮肤病最好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18829.html

入夏后,云南进入了“下一场雨,长一茬菌”的季节,昆明往返红果的/1次“慢火车”上,也迎来了一批又一批为此美味而前后奔忙的人。

清晨6时,天还未亮,列车长周学党换上制服,拖上乘务箱,走出家门,开始今天的值乘任务。与此同时,旅客吴从芳和她的老友们,从城区不同方向踏上最早一班开往昆明火车站的公交车。而菜农菊姐还在村后大山的树林间穿梭,背篓里“宝贝”也越来越多。

不久后,他们会在次列车上碰面,为的还是同一件事儿——菌子。

在云南,菌菇类被分为菌子和人工菌,平菇、草菇、茶树菇、金针菇等,在云南被统称为“人工菌”。每年6月至9月,被当地人称为“菌子”的野生菌随着雨水的到来悄然生长,引得大家翻山越岭去寻找,远道而来去品尝。

首先踏上次列车的是“捡菌子”的旅客吴从芳,她和老友们的装备看似简单,手里挎着竹篮,篮子里放一根竹夹,却是在竹林间寻找美味的好工具。“竹夹轻便,轻轻一撬手到擒来,竹篮透气,菌子‘排排坐’,都新鲜。”吴从芳解释道。

紧随其后的是“讲菌子”的列车长周学党,乘务箱里塞满了雨衣、一次性口罩、小手电等,像个杂货铺的小管家。其实,周学党是一名高铁动车组列车长,每次完成值乘任务的第二天,他都会在“慢火车”上当一名志愿者,给“捡菌子”的老乡们科普野生菌防中毒知识。

7时30分,次列车在蒙蒙细雨中驶出昆明站。周学党一边和叔叔阿姨们打着招呼拉着家常,一边把大家的“寻鲜”工具归置整齐。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周学党也“絮絮叨叨”讲起了菌子,叮嘱着大家爬山的时候一定要抓牢踩稳,又反复讲解可食用野生菌的种类、模样等。

8时43分,列车来到了小新街站,周学党把大家送下车,再次叮嘱:“1次回来的时候我要检查的,‘超纲’的菌子一律不准上车哈!”

捡菌子的旅客刚下车,卖菌子的菌农随即上车。菌农陈兴菊背着竹篓,左右手各提一个竹筐,小步快走在人群的最前面。周学党招呼着大家从5车厢上车,这个车厢专门设置了农副产品摆放区,通道比其他车厢宽一倍,方便菌农们在这里分装菌子。

陈兴菊本是常年乘坐/1次列车往返于小新街和曲靖间的菜农,家里有十亩地,还有数十棵果树。往常都是挑着应季的蔬果去售卖,每年只有这个季节,下田种地变成了上山采菌。

采菌人清晨上山收获新鲜的菌子,下山立即售卖,当地人称为“朝菌午食”。所以,像陈兴菊一样的菌农,每天4时出发,8时左右下山,基本都能满载而归,青头菌、竹荪、牛肝菌都比较常见,运气好还能捡到干巴菌、鸡枞、黑松露等,价格随之翻了好几倍。每天捡到的菌子能卖到两百多元,周末能卖三四百元。

“就是趁着这几个月,能把娃儿的学费给攒够。”说起正在读高中的两个孩子,陈兴菊满脸幸福,手上却一点也不含糊。她小心翼翼地把菌子从背篓里拿出来,掸掉菌子尾部的泥土,再按照品种分拣在不同的篮子里。周学党则为大家准备好水桶和清水,待菌子清洗完毕、沥干水分,再分层装到背篓里。

菌子是菌农们沉甸甸的幸福,大家起早贪黑也从不觉得辛苦。“安全才是让这幸福长长久久的基础。”周学党说。

周学党的家乡在昆明市寻甸县功山镇,他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捡菌子卖钱补贴家用,熟知数百种菌子的种类。他手工制作了毒蘑菇的模型,还买了烘焙材料烤了“红伞伞、白杆杆”的小饼干,邀请菜农们一起拍摄野生菌防中毒的小视频,让大家在欢乐中把野生菌食用安全熟记于心。

其实,周学党正班值乘昆明至大理、丽江、临沧、蒙自、河口等方向的动车,目的地都是盛产野生菌的地方。特别是这段时间,有大批的旅客坐着动车去吃菌子。他利用休班时间制作了野生菌防中毒的宣传单、“看图识菌”小画册等,在车内教旅客们认识各种各样可食用和不可食用的菌类,还编写了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提醒大家在享受舌尖美味的同时也时刻警惕风险。

野生菌食用小贴士

↓↓↓

次列车途经的福照铺、吴官田、马龙等站,也有众多的菌农和菜农乘车,他们要前往曲靖火车站旁的商业街菜市场。老乡们一根扁担,挑两个菜筐,一筐菜大概有二十多公斤。每次停车到站,周学党都会招呼着老乡们从自己所在车厢的车门上车。“班组职工大部分都是老师傅了,这些体力活我来就行!”

车厢里,上了年纪的菜农们对手机支付不熟悉,周学党便帮大家把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7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