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区以科技创新助推乡村振兴
2023/6/8 来源:不详本文转自:贵阳日报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都市特色农业,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离不开科技支撑。
近年来,按照中央、省、市相关工作部署,白云区统筹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立足乡村需求,服务农民需要,以技术创新应用为抓手,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以科技现代化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切实将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在乡村产业技术供给、农村农业发展、科技农业项目等方面,以科技创新助推乡村振兴。
强化农业科技技术支撑
发展现代农业
三月以来,白云区牛场布依族乡石龙村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在牛场乡众益生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牵头下,石龙村的村民正在原来撂荒的坡地上,采用经果林(脆柿)和花卉(金银花)套种模式,进行脆柿种植。该项目丰产后,预计每亩土地每年可增收两万元。
在牛场乡的红锦村,“猕猴桃+”蔬菜轮种项目也正在实施。该项目采取在猕猴桃植株行间种植生姜、魔芋等“低矮”农作物,实现“猕猴桃+”蔬菜轮种的立体农业示范,既调节了土壤质量、提升水土保持率,又实现蔬果经济价值的“加值效应”。该项目成熟期预计产出蔬果22万斤,可实现销售收入约万元,惠及多村民。
近年来,白云区以实现农业科技现代化为目标,积极调动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药饲兼用牧草品种“黔金荞麦1号”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省科技厅立项,并获50万元补助资金;指导合作社申请两个区级农业科技计划项目,获项目立项资金支持;组织3个白云区科技成果转化后补助项目;征集农业科技项目新型预混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推广、食用菌菌渣生产有机肥等项目8个……白云区科技部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在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等方面取得了成效。
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实现融合发展
前不久,白云区食用菌产业发展领域传来一个好消息,针对“由于栽培技术限制,红托竹荪人工栽培30多年来,未形成规模”这一难题,白云区辖区企业贵州万泰现代农业食品有限公司研究出适合贵阳本土实际的“红托竹荪液体菌种菌棒栽培”技术,并将这项技术成果在白云区进行示范推广。与传统栽培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缩短菌棒培养时间、不破坏生态环境、栽培周期短、投入产出少、病虫害发生率低等优点。
近年来,白云区持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措施,创新出台白云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助推乡村振兴及产业扶贫等政策措施,鼓励支持创建区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点)、科技创新示范的乡镇(街道)、科技创新示范的村(居),有效促进白云区农业产业优化升级。
截至目前,已为3个区级科技创新型乡镇(街道)提供了万元资金支持;征集区级科技成果转化后补助农业项目7项,立项4项,支持资金55万元;拟为创新示范村石龙村提供15万元资金支持。
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
赋能乡村振兴
3月25日,白云区科技局邀请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专家一行赴牛场乡石龙村,指导该村辣椒种植农户学习新型可降解地膜的使用方法,用科技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
“用这种新的地膜不但能减少原来农用地膜对环境的污染,还能减少后期劳动力的投入,真是一举两得,我们欢迎得很。”村民王金说。
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近年来,为提高农民的综合发展能力,白云区以科技活动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为抓手,以激发农民内生动力为导向,广泛开展面向农民就业创业需求的科技培训,加快发展科学育苗、科学种植等面向乡村的农业知识科技培训服务,开展了“科技下乡”——科学使者走进乡镇活动,邀请专家对农户开展高产栽培技术培训,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增加农产品科技附加值,实现用科技创新持续赋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