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浩润臻源食品有限公司全面复产驱动开,
2022/11/21 来源:不详由春至夏,食用菌的菌棒随着气温的升高加快了生长的步伐;正如疫情防控不断向好的形势下,从逐渐复苏走向全面复产的贵州浩润臻源食品有限公司。
初夏,走进该公司位于关岭自治县的珍源食用菌生产基地,原材料加工区木屑翻飞,菌棒生产区有序作业,无菌接种区有条不紊……各类设备高速运转,四周工人忙中有序,一堆堆原木加工成木屑,又通过搅拌、装袋、接种等道道工序,“华丽变身”为致富菌棒,源源不断走下生产线,走进生产棚。
防疫生产两不误
珍源食用菌基地
“基地年7月15日开始动工,同年12月26日正式投产,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张昌国提及年初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不禁摇了摇头。“在收到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复工复产的通知后,公司第一时间按照规定采购相应的防疫物资,做好防疫生产两手抓的充足准备。”
设卡点、做登记、量体温、勤消杀、严要求。张昌国说,年前培育的菌种已然投入,为了不影响正常出菇时间,让公司造成损失,以防疫工作为前提和重点,按下了公司复工复产的“启动键”。
自动搅拌机正在作业
“公司加紧原材料的对接和购买,从广西百色购进大量原木,就近购买麸皮、石灰等材料,全力保障正常生产。”该公司技术总监宋德宝告诉记者,培育不同菌种,所需要的木材品种不同,为了保障公司多菌类同时培育,往往需要数十名工人同时加工木屑。
在菌棒生产区,记者看到挖掘机将加工好的原材料按比例倒入硕大的搅拌机器,经两次搅拌后,材料进入流水线开始生产,装袋、上架、高温高压灭菌、无菌室接种……每一流程都要求工人戴口罩、勤消毒,尤其是无菌室中正在为菌棒接种的工作人员,更是要求身着防护服作业。
自动上架机前,当地群众正在作业
疫情期间,在县内相关部门的帮助下,该公司克服困难,于2月中旬复工复产。目前,省内外技术人员已全部返岗,开足生产马力,产能大幅提升,每天预计能够生产四至五万个菌棒,截至目前已经取得生产五百万棒菌棒的喜人成绩。
“年,基地预计将实现生产万棒菌棒,产值达3.5个亿,带动至名群众就业。”张昌国说道。
“硬件软件”促发展
工人正在将原木加工成木屑
“关岭气候条件优越,生产成本较低,最主要的是当地政府给予的食用菌发展政策十分优厚。”张昌国告诉记者,从30年前到贵州采购干竹荪开始便已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关岭县委县政府赴上海招商引资后,他到贵州各地考察,最终还是选择在关岭建设高标准食用菌生产基地。
“生产理念要先进,‘软件’需创新;设备采购要先进,‘硬件’要扎实。”张昌国说,鲜活、有机、营养、健康,做鲜活食材的缔造者是公司发展的核心理念。
装载机正在运输木屑
在“硬件”上,从日本购进全自动锅炉,能在灭菌时提供蒸汽,其水处理系统用一吨自来水经过纯化以后仅剩一半,能够有效减少自然污染,提升产业品牌,延迟设备使用寿命。同时,自动装袋机、上架机的使用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在“软件”上,该公司以“立足关岭、辐射全国”为发展目标,将上海的技术团队与先进理念带到关岭,将打造全国单品最多的食用菌基地。同时,以服务群众,助农脱贫为目的,向当地农户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并达成产销合作。
“生产出的菌棒,公司将拿出一部分销售给当地农户,从培育管护、出菇生产、处理回收、加工升级等方面进行详细指导。”宋德宝说,食用菌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条件,公司不但教技术,还包回收,让群众发展再无后顾之忧。
“三化”提升潜力足
基地无菌室内,工人正在为菌棒接种
“原来秀珍菇一年就只能产一季,产量低、成本高、利润少;现在通过环境的打造和技术的培育,完全能实现天,天天能产菇。”张昌国提及食用菌培育技术上的突破喜不自胜。
“秀珍菇工厂化”让张昌国的经营理念和销售渠道不再单一,除了常规性的批发销售而外,他拓展出活体菇进军餐饮业的模式。“直接将培育出的活体菇连带菌棒盛到餐桌上,消费者用剪刀将新鲜的菇体剪下,可以直接沾酱油生吃,也能下火锅。”张昌国说。
据他介绍,除了“秀珍菇工厂化”之外,该公司示范带动珍稀食用菌品种——红托竹荪在关岭打造林下仿野生栽培,为关岭食用菌产业再添新亮点。目前,已在顶云街道角寨村冒寨林场成功打造60亩红托竹荪种植示范基地,实现“林下竹荪产业化”。
基地培育房内,工人正在作业
“公司与县林业局合作,县林业局投入扶贫资金万元向公司采购19.5万棒红托竹荪菌棒;公司则支付农户管理工资,由当地农户种植;产出后公司回收销售,扣除相应成本后,农户占净利润的70%,公司占30%。这样的合作模式不仅创造了务工条件,也极大降低的市场风险,让老百姓通过务工和分红实现增收。”张昌国说,种下去的竹荪两个多月便开始出菇,每年出菇至11月左右才会结束,公司将培育技术传授给当地农户,到生产正常后,可以通过“返租倒包”的方式,鼓励农户“一户一家”去包林地自己发展。
“新型农民培养化”是张昌国对于公司未来发展提出来的战略性理念。他说,公司的人力和成本毕竟有限,要想做强做大食用菌产业,就离不开当地老百姓的支持,所以非常乐意传授食用菌的种植管护技术,也希望更多群众加入到食用菌的产业中来。
食用菌基地内,工人正在运输生产好的菌棒
由政府和企业扶持当地群众,全方位提供技术指导和各类金融服务,群众通过租用政府和企业搭建的食用菌大棚,实现自主发展;产出的食用菌企业包回收,降低其市场风险,让群众受益实现最大化。
张昌国说:“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出新时代的新型技术农民、营销农民、经营农民,这样才能实现农民创业低风险,企业发展低成本的双赢局面。”(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高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