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首现野生白鬼笔形似竹荪蛇头菌,为
2023/8/29 来源:不详和此前诸多珍稀物种,比如:“消失年”的尖齿卫矛、野生大豆、“幽灵之花”、“消失年”的七子花等出现时候一样,此次重庆首现发现并采集的野生白鬼笔又遭遇了网友吐槽!本是一件好事值得庆贺,却有截然相反的效应,这是怎么回事呢?
据悉,11月27日有专家表示,在重庆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首次发现并且采集到了野生白鬼笔。由于属于新纪录种,于是还专门发布了关于这一珍稀物种的相关照片。不过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一分享之举,引发了重大舆论。不少网友纷纷表示:“难道小时候吃的都是假的?”、“我们老家到处都是”、“我家竹林多得很”、“小时候经常采到、是在办公室首次发现的吧”......等等。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想要探求真相的网友指出了和自己见过的十分像的菌类,比如:羊肚菌、竹荪菌、甚至是红丝“蛇菌”。那么问题来了,专家说的这一野生白鬼笔究竟是何物种,又是不是网友们口中说的老家多的是的菌类呢?和魔方一起,下面一一来了解。
重庆首现并采集到野生白鬼笔!它究竟是何物种、有何价值?
白鬼笔,属于鬼笔科、鬼笔属真菌,因为其爱生长在泡桐、淡竹、构树等植被为主的杂木林内,十分神秘。同时,就算是在冰冻雨雪的寒冷季节也能长出菇。因此它也被称为鬼笔菌、竹菌、无裙荪、冬荪。从专家晒出的照片来看,白鬼笔主要由通体洁白的菌盖、菌柄和菌髓三部分组成。
在菌盖位置来看,主要呈丝细绒状就像蜂窝状一般。菌柄则由菌丝呈平行排列状、密集放射状分布,承担分解基质、吸收、贮存和运输营养的作用。一般来说,因为光照会抑制菌丝生长,因此作为一种低温型菌类,自然状态下它主要生长在海拔-米且湿度较大的冷凉地区。
据悉,在还没有开伞前白鬼笔会呈现球形或卵圆形潜伏在地上或半埋于土中,有的呈现白色、灰色或者褐色、粉白色,称之为菌蕾。在适宜的条件下,因为它的生命力顽强,菌盖、菌柄、菌髓都能分离培养成为新的菌落,因此仅需1个多月的生长就能存活。
那么它究竟有什么用呢?当然是吃了!民间有俗语““要想身体好,菌汤是个宝;若要身体瘦,多吃菌子少吃肉”,云南产菌更是有“日啖菌子三百口,不辞长作云南人”的说法,这些都足以可见食菌在我国民俗文化以及现实层面的深远影响。而白鬼笔恰好就是一种珍稀的药食两用菌,入药可以活血祛痛、消水肿、抗癌抑菌,入食也因为鲜美的口感是独特的菌类美食。
为何白鬼笔如此罕见?它和竹荪、羊肚菌、“蛇菌”是一回事吗
此次重庆专家首次发现并且采集的白鬼笔引发了热议,其争议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认为白鬼笔并非罕见,觉得专家是坐在办公室里做研究。而另一个,则是认为它就是竹荪、羊肚菌、“蛇菌”。那么我们就针对这两个问题,一一来解决。
首先,就白鬼笔究竟为何专家会认为如此罕见。其实这一问题也是情有可原,一方面来说虽然专家们也会下到乡村、上到上林去寻找物种踪迹,但是可能会受限于自身对动植物知识的稀缺性或者偶遇的机缘性遭遇见到了也不认识、无缘见到的窘境。这也是为什么不少珍稀物种都是依靠民间爱好者积极上报,就比如:江苏发现的2亿年前物种——仙女虾、成都发现6亿年前“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等等。
而另一方面,专家们认为白鬼笔珍稀的原因也是有限定词的,那就是“野生”。确实,在我国贵州以及其余各省市可能都有人工栽培,但是野生的却并不多见,尤其是对于喜欢冷凉环境但重庆却是知名“火炉”来说。因此,在重庆看到或许就是比较罕见吧。
那么,另一个问题,它和我们经常用来炖汤的竹荪、羊肚菌是一回事吗?若是说和羊肚菌相似或许乍眼一看还像那么回事,但是竹荪或许就只是“名似形异”了。我们经常用来炖汤的竹荪和白鬼笔同属于鬼笔科,但是确实竹荪属真菌。外形上它有一个网状裙摆从菌盖处向下铺开,单就这一点就不可能是同一种。
那么羊肚菌呢?它同样也不是羊肚菌。羊肚菌是羊肚菌科、羊肚菌属真菌,它的菌盖像球形,但是却呈现蛋壳色或淡黄褐色。并且它的身材比例来说,也是菌盖大约就有占据了三分之二,并且分布范围无论野生还是人工培养都遍布全世界,和白鬼笔相差非常大。
那么蛇菌呢?蛇菌其实是我国民间的称呼,其实学名为狗蛇头菌,又称蛇头菌,属于鬼笔目、鬼笔科,被誉为世界上最丑陋的菌类。它的菌盖呈现鲜红色,菌柄呈现圆柱形隐隐的白中透着红血丝。并且长大后也会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街边的网状裙向下铺开,深绿色的菌帽,这也能看出白鬼笔和蛇头菌显然并非同一种。
为何当地老人警告:要绕开“蛇菌”、“蛇果”走?
相信很多人都能回忆到小时候的一幕,家里老人警告要远离“蛇菌”、“蛇果”,说这是蛇吃的食物,“蛇菌”上的“网裙”是蛇蜕的壳,“蛇果”上的泡泡是毒蛇吐的口水,是它们打上的烙印,要是吃了会坏肠。那么这又究竟是不是真的呢?
显然,经过上面对“蛇头菌”的科普也能知道,其实这就是它的正常生理构造,并非蛇蜕壳。而“蛇果”其实名为“蛇莓”,它上面的白色泡泡并非毒蛇留下的口水。毒蛇并没有唾液腺而只有毒腺,分泌的毒液也是透明的液体,并非人类唾液般起泡泡。事实上蛇莓上的泡泡其实是一种名为“吹泡虫”的寄生昆虫沫蝉留下的。
而当地老人之所以警告要绕着走,原因也很简单都是为了我们着想。“蛇头菌”据记载是有毒,同时一般又爱长在偏僻山林中,虽然和蛇无关,但是其生长环境却容易藏蛇。“蛇莓”的泡泡是沫蝉留下为了方便晚上睡觉藏身以及产卵的地方,虽然它无毒但却并不干净,吃了容易生病。况且“蛇莓”生长的地方同样也是潮湿且杂草丛生,蛇也极容易藏身于此。
总而言之,此次重庆发现的野生白鬼笔不妨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看,虽然和我们见过的部分菌种有相似点,但它确实又很不一样。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