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科技特派员为乡村振兴点燃人才引擎

2023/2/1 来源:不详

来源:光明日报

科技特派员高允旺(左三)在田间为农民指导竹荪栽培技术。资料图片

科技特派员曾雄香的家庭农场,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耕作。资料图片

编者按

科技特派员制度发端于福建、发源于南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亲切关心指导、总结提升的工作机制创新,迄今已有19个年头。

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到南平调研,对南平科技特派员的创新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实践中,科技特派员深受基层和群众的欢迎,实现了搞活基层、用活人才、激活发展的多赢效应。科技特派员制度也由南平一地的星星之火变为覆盖全国的燎原之势,并逐渐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年起,科技特派员工作被6次写入中央1号文件,并得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作为中国经验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推介。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科技特派员工作做出制度安排,科技特派员工作进入全新发展阶段,有力促进了全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

清晨6点,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崇仁乡的山林里雾气迷漫,苏海兰一个人来到山上,查看林间作物是否在昨夜的急雨中受损。

80后姑娘苏海兰,本是福建省农科院的科研人员。年起,她以科技特派员的身份被派驻到光泽县,帮助当地农户种植珍贵中药材七叶一枝花。

科技特派员,是什么职务?

需把时光倒流回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作为闽北农业大市,南平的粗放型农业经济陷入困境。雪上加霜的是,年6月,当地又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洪灾,农业农村受损严重。为破解发展难题,南平多名干部下基层问计于民,发现基层科技力量不足和科技服务缺位是农民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年2月,南平选派名科技人员到乡村开展科技服务,成为首批科技特派员。

作为南平市农业局的科技骨干,谢福鑫是首批科技特派员之一。近20年来,谢福鑫培训果农1万多人,推动南平葡萄种植产业蓬勃发展,如今全市葡萄种植面积达6.3万亩,年产值6亿多元。受益的乡亲们将谢福鑫誉为“葡萄仙”。

在南平,像谢福鑫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还有“榛仙”詹夷生、“菌仙”高允旺、“茶仙”刘国英、“米仙”江文清、“竹仙”林振清等,都是一个人托起一个产业,走出了一条“三农”突围的南平之路。

19年来,南平市共有10批人次科技特派员奔赴农村一线,实现了个行政村全覆盖。科技特派员们指导农民运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逐渐培育出茶叶、水果、蔬菜、食用菌等现代农业产业,奠定了南平农业强市的产业基础。

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到南平调研,对南平科技特派员的创新做法给予充分肯定,科技特派员制度迅速在福建省推广。目前,福建全省已建设食用菌、竹加工、白羽半番鸭等国家和省级科技特派员创业产业链13条,培育了“中国锥栗之乡”“中国竹子之乡”等20多个地方品牌。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平市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深化“一体运作”,推动科技特派员与现有科技服务网络融合,进一步织密科技推广这张大网。同时,推动科技特派员与下派村支书和驻村蹲点、挂钩帮扶、挂企挂项等干部整合,实现协调联动,形成“科技特派员+”新格局,有效放大科技效应。

翻开南平市第10批科技特派员的名单,有一长串来自全国各地的院士、教授、研究员等高端人才,他们的背后是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团队资源。以科技特派员为纽带,南平组建了一个接着“天线”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推动农村基层技术、产品、营销、管理的全方位创新。年4月,南平邵武市与中科院院士赵玉芬接洽,挂牌成立福建省武夷学院院士工作站邵武农业科技园区科创中心,为“中国闽药之都”引入院士级的科技特派员,传为一时佳话。

南平市科技局副局长薛强透露,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以来,全市科技对农业增长贡献率从年的33%提高到年的63%,年起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达9.9%。

2.激发“三农”发展的内生动力

被誉为“菌仙”的顺昌县科技特派员高允旺,如今已是全国有名的竹荪种植专家。为了带动更多人致富,高允旺成立了一个“竹荪产销科普”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27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