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产业花开织梦成金
2023/4/15 来源:不详「本文来源:贵州日报」
一场秋雨过后,森林变得温暖潮湿,腐烂在地里的养料疏松土壤,为林木生长提供了有机肥料,生长在山间林里的竹荪也探出头来。
走进织金县桂果镇绮陌社区林下竹荪种植基地,务工群众正忙着采摘、分拣、烘烤、包装……
大家喜笑颜开、乐在其中。
近年来,桂果镇绮陌社区充分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丰富的林地资源,将绿色发展理念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以“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竹荪种植,为群众拓宽了增收道路,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除了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之外,竹荪种植也为本地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我们今年的第一批竹荪采收已进入尾声,竹荪的采摘时效很短,从它破壳到散裙只有一两个小时,村民们必须赶在每天早上9点前采摘完。”桂果镇绮陌社区党支部书记张进说,“竹荪只有在早上7点到9点才会生长,气温越高,生长速度越快,散裙后的竹荪如披着一层薄薄的网状白纱,极不易采摘。为了保证竹荪的完整度,每天要赶在竹荪还未散裙前完成采摘。”
离织金县城26公里的后寨乡,森林覆盖率达68.7%、可用林地8万余亩,平均海拔米、年均气温18℃,是食用菌种植的优越场所。
“现在正是赤松茸采摘期,我们试种了余亩,亩产近0公斤,亩产值近2万元。雨后,一、二级赤松茸较多,每天早上及时采摘分拣完,直接送往冷库,由公司统一收购销售,像这种特级生鲜赤松茸每公斤卖12元,村集体合作社根本不愁销路。”基地负责人陈昌武信心满满地说。
赤松茸的生长环境与后寨等较高海拔乡镇条件相符。后寨、中寨、三塘等乡镇结合自身优势,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林下食用菌种植,亩产纯收入1万元以上,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坚实基础。
林下种植是近年我国一项新兴的林业产业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以林地为依托,科学技术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在林下开展种植项目,极大地增加了林地附加值。
白泥镇水营社区田间地头,“红缨子”穗子颗粒饱满,沉甸甸的压弯了高粱秆,迎来丰收。“高粱目前已经成熟,亩产鲜穂达公斤左右”。白泥镇党委委员陈忠平说。
“我们县的海拔、气候、土壤等都比较符合高粱生长要求,通过引入仁怀市红满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保障了在种子、化肥、技术等方面需求,让群众吃下‘定心丸’,没了后顾之忧。”织金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志平介绍。
在上坪寨乡0亩小葱基地,群众正在忙着采收,一片繁忙。村民夏其明说,自小葱基地建成投产以来他就近务工,每天能有80至元的收入。
为壮大产业规模,织金县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引导全县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构建利益联结共同体,推动利益联结全覆盖,带动农户参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下一步,织金县将依托资源禀赋,在持续发展好现有农业产业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对农业产业的分析研究,在产业化、规模化等方面下功夫,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真正走出一条特色化、高端化的农业产业发展之路,为实施乡村振兴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王斌-09-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