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凉水井丨依托国储林项目大力发展林下
2022/7/25 来源:不详北京扁平疣医院那家好 http://m.39.net/pf/a_8846266.html
近年来,思南县牢固树立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坚持把食用菌作为全县主导产业之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夯实产业基础,极大地提高了产业效益。凉水井镇在探索产业发展新路上,通过国家储备林项目,把林地盘活,在林地里套种起了竹荪,实现群众增收和生态保护双丰收。
“打药的时候你注意到,不光打这中间,这两边也打点,药枪喷的时候像这样喷,它就可以喷到这一类,把正面喷到。再敷起,把缺口全部盖起,就敷成月饼形的,再打药盖松枝。”在凉水井镇丰云村红托竹荪基地现场,县委食用菌专班成员聂志钦正在手把手教群众栽种竹荪。
丰云村位于凉水井镇西北面,平均海拔米,林地亩,森林覆盖率达78.89%。得益于凉水井镇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自年凉水井镇国储林项目启动实施以来,全镇2.68万亩国储林项目建设的红利被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目前,凉水井镇林地林权流转资金达万元,带动1.04万人增收致富,村民唐芳伦就是项目的受益者之一。他高兴地告诉笔者,他们这个林地以前都是撂荒的,现在国家把他们的林地流转了30年,一亩还有元林地流转金,自己家里有10多亩,再加上来基地干活儿,又有技术员手把手教授种植技术,他的心里甭提有多高兴。
村民罗克禄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前几天基地开始建设,他就一直在这里帮忙栽种菌棒,在家门口就能吃上产业饭,罗克禄的心里美滋滋地:“我们来办这个菌种80元一天,早饭在家里吃,中午饭老板管,离家又近,也还可以”。
竹荪属中温性菌类,喜阴怕阳、喜潮怕干,在林下套种竹荪,既有效解决了食用菌占田地生产的矛盾,节约了耕地资源,又能提高竹荪的质量,增加竹荪的产量,使得林下竹荪的市场前景更加广阔。
为了拓宽群众收入渠道,增加群众收入来源,基地采取“平台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推行企业五保合一模式,即保供种、保技术、保产量、保单价、保订单,由贵州晨碧林业发展有限公司与贵州丰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形式组织实施,极大的保障了群众林地流转的后顾之忧。
据凉水井镇丰云村村支书陶明波介绍,他们村的森林总面积有多亩,流转了多亩,现在根据流转出来的林地面积,带给丰云村的经济收入达多万。目前,正在实施红托竹荪项目亩,他还告诉笔者,下一步,丰云村将以乡村振兴为新起点,等竹荪成熟采摘完后,准备再发展中药材产业。
目前,基地计划种植红托竹荪万棒,每亩种植2多棒。按每棒克计算,鲜品80元每公斤单价计算,万棒可生产鲜品20万公斤,总产值达1万元,利润可达多万元。
与此同时,凉水井镇还根据竹荪种植和生长特性,在其空窗期内,套种其他菌种,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竹荪的产量和品质,还能够发展多种经济作物,使得林地利用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双保障。目前,凉水井镇丰云村红托竹荪林下种植示范基地竹荪种植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每天在基地的务工人数达人左右,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
“我镇通过前期开展的国家储备林项目基础下,规划种植林下经济红托竹荪亩,总投入1万元,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带动项目区周边群众增收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良好的生态保障。”凉水井镇党委成员、副镇长刘伟告诉笔者。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全产业链发展思路,充分利用近30万亩国储林资源,以林下经济为突破口,推进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信息化种植,着力扩大总量、提升质量、延长产业链,探索“食用菌+”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做大做强红托竹荪等特色食用菌产业,目前,全县食用菌种植面积达.5亩(万棒),产量1.26万吨,产值1.21亿元。(刘梦姣杨路遥)
推荐阅读
思南县年组织宣传统战工作会议召开
思南县委组织部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
思南丨食用菌产业撑起“致富伞”
答好任期“考卷”夯实换届基础
铸造国企“红色引擎”注入强劲发展动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