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健康进菌,未来的食药用菌产业该何去

2023/7/9 来源:不详

中国是食药用菌大国,也是世界上野生菌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现在,已被发现的可食药用菌大约多种,能人工栽培的菌种有近种,形成商品的约有50多种,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有20种以上。

中国食药用菌产业发展之迅速,可说是一个奇迹:70年代末才开始快速发展,年香菇产量已超过日本;产量由年的不足10万吨,增长到年的万吨,复合增速18%;年我国的产量仅占全球总产的5.7%,年食药用菌产量已占全球总产量的28.8%,年更是占到了70.6%。

中国食用菌市场现状

1、传统农户生产仍是主要生产模式

在传统生产模式、“企业+农户”、工厂化三大生产模式结构中,农户生产模式仍是主要生产模式,行业集中度较低。中国食药用菌主产县有多个,从事食药用菌生产、销售的企业有多家,日成产能力达1吨以上规模企业不到家。年中国食药用菌总产量为万吨,其中工厂化生产的产品仅为万吨,占比不到7%,而日本、韩国、台湾的工厂化食药用菌占比超过90%。

2、工厂化生产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巨大

年之前,我国食药用菌栽培工厂化程度还较低,年以来,伴随着中国食药用菌消费需求不断上升,食药用菌工厂化也蓬勃发展,生产比重不断上升。截止到年9月,中国食药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达到家,是年47家的16倍。从年到年,中国食药用菌工厂化年产量从8万吨上升至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9%。

3、地区发展不均衡

从地区来看,目前全国食药用菌产量结构中,东部地区占85%,西部地区仅占15%,需要向中西部推进食药用菌产业化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脚步,近年我国西部食药用菌产业崛起,四川、江西、广西都已进入百万吨省行列。甘肃、宁夏、内蒙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条件,开展与内地季节相反的“反季节”栽培,生产出品质优于南方高温下生产的产品,以高售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4、品种结构需更加完善

20世纪70年代,我国商业规模栽培的食药用菌只有黑木耳、香菇、双孢蘑菇3种,80-90年代增加了糙皮侧耳、金针菇、滑菇、草菇、银耳、竹荪、灰树花、猴头菌、元蘑等,年以后又增加了茶树菇、羊肚菌、鸡腿菇、杏鲍菇、斑玉蕈、白灵菇等。随着消费者需求多样化,新增种类市场空间将更大。

国内食用菌发展前景:向健康进“菌”

食药用菌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地位,是种植业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作物之一,已成为我国广大农村和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和中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今天,食药用菌产业发展更是成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和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和消费市场,就目前各方面因素来考量,其市场前景较好:

1、居民健康消费需求增长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越来越高,对食品的需求日益提高。在“民以食为天”“绿色健康饮食”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低热量、低脂肪、高蛋白的食药用菌消费需求日益旺盛。

2、食药用菌市场依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增加利好行业发展。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和元,到年已增至31和元,分别增加4倍好和3.8倍,食品消费支出分别增加2.2倍和2.7倍,有利于食药用菌行业发展。年,中国人均每日食药用菌消费量约为63.82克,与营养专家建议的克有较大差距。

3、国家政策和社会大环境利好

食药用菌栽培技术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技术等门槛低,在解决劳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方面有着非常重要作用,在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大政策环境下,国家在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等方面给予了大力倾斜,食药用菌已经到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4、中国食药用菌行业市场发展已经逐渐成熟,行业发展态势良好

出现了一批注重连锁经营、品牌培育、技术创新、管理科学化的现代食品企业,逐步替代了随意性生产、单店作坊式、人为经验生产型的传统食药用菌业,快步向产业化、集团化、连锁化和现代化迈进。

5、工厂化生产模式是未来发展趋势

该生产模式可以极大提高食药用菌生产效率,节约土地与劳动力,控制产品质量和安全,实现食药用菌周年化生产。可复制性强,能提高企业的技术壁垒、资金壁垒、人才壁垒,有利于实现迅速稳定扩张,还可以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利于产业转型与产品升级。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47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