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货出山跑出加速度

2023/1/22 来源:不详

  中国商务新闻网夏日生机盎然,在贵阳白云区牛场乡,当地村民正在贵州云丰菌业有限公司林下红托竹荪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忙着摘收去年年底种下的红托竹荪。

  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设红托竹荪种植基地,不仅就近接收当地村民进入基地务工,还带动了周边地区发展食用菌产业。

  红托竹荪是贵州特有的珍稀菇品种,这些优质产品不仅实现了超百亿元的产值,还代表“贵州味道”走出大山,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在近日举办的中国(贵州)食用菌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大会专业展览——“黔货出山”特色品牌馆内,记者看到,许多贵州本地的食用菌企业携特色产品参展。

  在中科易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孔小菌”品牌展位上,菌菇鸡汤面、羊肚菌鸡汤面、红托竹荪乳酸菌饮料等产品受到采购商和观众的青睐。“这是我第一次试喝红托竹荪乳酸菌饮料,能明显感到竹荪的颗粒感,口感不错。”来自杭州的周女士说。

  “孔小菌”品牌负责人孔轲表示:“我们一直致力于把‘孔小菌’打造成为贵州特色农品的一张名片,不断推进贵州本土食用菌品牌国际化。目前我们的产品已出口至美国、英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窥一斑而知全豹。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小小食用菌已成为助农增收、推进乡村振兴的绿色产业。

  食用菌是贵州省大力发展的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环山绕水,沃野千里,贵州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多样的种质资源,省内野生食用菌种类占全国的80%以上,是红托竹荪、冬荪、松乳菇、牛肝菌、羊肚菌、灵芝等珍稀食药用菌的产地。

  近4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高位推动下,贵州省食用菌产量、产值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年产量达.6万吨,产值.7亿元,分别是年的5.25倍和6.67倍,年均增速居全国第一,总体规模进入全国前十,稳定带动20万农民就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在贵州调研时赞誉,“贵州是食用菌新兴产区的一面旗帜”。事实也正是如此——红托竹荪、冬荪种植规模全国第一,羊肚菌有西南片区定价权,杏鲍菇在黔渝等地市场占有率在70%以上,产品销往广东、上海、重庆等地,并出口日韩、东南亚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贵州食用菌已从“小品种”成长为“大产业”,成为推进山地农业现代化的后起之秀,为贵州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贵州食用菌产业虽然发展迅速,成功跻身全国第一梯队,但也经历着“成长的烦恼”。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秘书长刘自强在中国(贵州)食用菌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大会上直言,由于起步较晚,贵州食用菌产业链条还不完整,产业主体主要集中在生产环节,从全产业链的视角看,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

  站在“十四五”的全新起点,“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地由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这对食用菌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推动贵州食用菌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对此,刘自强认为,针对贵州食用菌发展原辅料和市场在外、物流运输成本高的现状,应建立供应链物流配送体系,对原辅料采取集中采购的办法,对生产出来的菌菇必须采用优化的物流配送体系;同时根据贵州的气候地理条件,差异化发展经济价值高的珍稀食用菌品种;发展食用菌深加工,与大食品产业拥抱。

  刘自强认为,目前国内珍稀食用菌品种主要以袋栽模式为主,因此贵州食用菌产业发展必须解决珍稀食用菌品种、袋栽食用菌装备、集中培养中心模式、产品保鲜加工技术、出菇之后菌渣的综合利用和废菌袋的回收等问题。

  孔轲对此提出四方面建议:一是优化产业链,打造从单一的种植端向菌种研发、种植、生产到初加工、深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二是做强做细深加工,充分发挥贵州产业规模优势,大力发展深加工产业,逐步转型成为食用菌深加工产业的先行者和排头兵。三是业态融合发展,形成与贵州丰富旅游资源和传统少数民族文化、饮食文化有机融合的食用菌文化。加强业态衔接,促进异业跨界合作,促成食用菌产业与多业态融合发展、业态升级。四是构建朋友圈和生态链,加强区域间产业交流与合作,积极传递贵州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经验和模式,让贵州食用菌走出大山。

  据悉,今年贵州计划种植食用菌规模突破50亿棒,产量突破万吨,产值突破亿元,增幅在10%以上;围绕菌种菌材、林菌发展、精深加工、品牌打造、主体培育等工作实现从“脱贫产业”到“富民产业”的顺利过渡,确保“十四五”产业开好局、起好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25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