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ldquo底色rdquo,

2022/7/26 来源:不详

十里荷塘,美了乡村,富了乡亲。

提起福建北部南平市政和县外屯乡的荷塘,乡亲们笑得乐呵呵。

10年前,这里却是当地人的一块“心病”。原来,外屯乡十年九涝,低洼处稻田常被水淹,依靠种植水稻难以脱贫致富。当地村民许仁寿牵头成立莲子专业合作社,年起流转水田种莲子,如今种植面积达多亩,带动村民脱贫奔小康。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外屯乡的稻田彩绘,描绘出当地百姓对“乡村振兴”的美丽愿景。人民网王铣摄

年,政和与另外五个县,成为福建省内最后一批脱贫摘帽县。此后,福建实行脱贫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持续给足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多年来,福建上下大力弘扬、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推进扶贫开发的创新实践和重要理念。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的宏伟蓝图,福建持续发扬滴水穿石精神,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放眼八闽大地,一幅幅农业更有奔头、农民更有劲头、农村更有看头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中国扶贫第一村”:挪了穷窝,拔了穷根

一根竹竿,撑起竹筏,拨开九鲤溪水,水波悠悠地向四周荡去,惊起岸边成群白鹭。

近年来,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图为赤溪村九鲤溪竹筏漂流。人民网王铣摄

竹筏上,游客们欢声笑语。

对于赤溪村党总支书记杜家住来说,竹筏承载着特殊的记忆。

“昔日特困下山溪(赤溪村下辖自然村之一),山高路险鸟迹稀。早出挑柴换油盐,晚归家门日落西。”这首民谣讲述了以往赤溪之苦。“老、少、边、穷”曾是赤溪村的注脚,多户村民分散居住在12个“五不通”的偏远畲族自然村。

杜家住回忆,“那时候,没有路,物资来往就靠老百姓步行肩挑,或靠水路运输,九鲤溪是我们的交通要道,竹筏是交通工具。”

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的一篇报道,反映了宁德福鼎市下山溪村的贫困状况。人民日报并配发《关怀贫困地区》的评论员文章,号召全国人民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4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